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维码 4743
发表时间:2017-06-23 17:18


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从大约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年龄划分
青春期(11、12-14、15岁)
青年初期(14、15-17-18岁)
生理发展
身体发展的加速期,各方面都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
生理发育上已达成熟
心理发展
心理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育速度来说相对平衡,由此而造成身心发展的各种特殊矛盾和表现
智力发展上接近成人水平,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一、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生理上急剧的变化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由于性知识的缺乏,以及缺乏正确的引导,同时受到好奇心的驱使,有些孩子会通过读一些黄色读物,浏览一些黄色网站,来满足性的需求。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处理孩子面临的性问题,导致很多问题产生了。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1)成熟性:初中生已经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2)幼稚性: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①反抗性与依赖性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老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但是,在初中生的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有所变化。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生活上,初中生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存在于少年身上的反抗性非常复杂,实际上,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初中生还是非常需要成人的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

②闭锁性与开放性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把日记藏起来不让别人看,就是把自己内心世界封闭起来的**印证。同时,初中生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自己。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此,初中生在封闭自己的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

③勇敢和怯懦

在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卤莽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这是因为,首先,他们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在主观上,不存在过多的顾虑,常能果断地采取行动,其次,由于他们在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经常不能立刻辨析出那些危险的情境。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未说话先脸红等,上述行为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有关。

④高傲和自卑

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计,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地出现在同一个初中生身上。

3、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

有人将青春期称为危险期,这不难理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心发展失去了平衡,感受着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处于各种心理矛盾的包围中,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以顺利解决,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偏差。

二、初中生个性的发展

1、自我意识高涨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进入自我意识从外化向内化转变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活动空前高涨,但他们对自己形成的自我观念却常常使是动荡和片面的。一方面,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得初中生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人际关系和价值理念。他们的内心世界迅速丰富——围绕“我”的问题层出不穷,因而围绕“我”的探索和体验也迅速展开,为他们培养自知力和自控力提供了可能,也为他们接受社会行为规范、学会与别人沟通和相处提供了强烈的主管愿望。另一方面,他们经过反复的思考也不一定能对有关自我的种种问题有什么明确的客观结论,有时会因为认识能力和社会经验的不足,让自己陷入经常性的迷惘和困惑,乃至对人对事出现一些敏感、偏激的认识,过度地强调自己的观点,使其自我观念中伴随着许多夸大的、消极的情绪体验。

2、反抗心理严重

初中生出现明显的反抗性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自我意识的高涨导致初中生急于向人们树立和维护独立自尊的自我形象,一旦这种自我独立的诉求得不到对方的认同,便会偏激地认为是对方在妨碍自己,于是产生叛逆心理;二是性生理活动中神经系统的过分活跃与性腺的尚未成熟之间的不协调引发行为和态度上的过敏,对少量刺激给予极大反应,也容易表现出行为反应过当的情况,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会被大家理解为反抗性。

三、初中生的消极心境

1、烦恼突然增多

例如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人之中应有的地位等等。

2、孤独

从青春期开始的“心理上的断乳”,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生活。初中生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决,又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因此,就产生一种孤独的心境。

3、压抑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既包括生理方面的,也包括心理方面的。但有许多需求不能满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因为愿望本身不切实际,有时是由于社会上的阻力或父母的限制,也有时是由于自身经验不足而导致失败,因而,初中生的自尊心易受到打击,但又有争强好胜的冲动,在这种矛盾的情形下,常常处于压抑的心境。

四、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这种独立性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的,与初中时期的反抗性特点有所区别。多数高中生基本上能与父母或其他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的关系,反抗成分逐渐减少。高中生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十分关心自己的优缺点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2、情感上的复杂性

高中生对老师的看法和同老师的关系更为复杂,他们对老师是既尊重又保持一定的距离,往往以表面上的冷眼相对来掩饰其内心深处的敬重与渴望接近的情感,有时还常以给老师“出难题”、“找麻烦”的方式,来吸引老师对自己的注意。高中生交友的人数在减少,但亲密度在增加。不少高中时期的好朋友往往能延续到成人,甚至一生。高中生男女关系已由“疏远”逐渐发展到了“喜欢接近”,有的发展成了我们称之为“早恋”的现象。

3、意志更加坚强

高中生面对困难会想办法克服而不是躲避。高中生已经能够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地努力。不少高中生会因为自己的前途而毅然改掉多年的坏习惯,这种意志力是初中生所没有的。

4、兴趣爱好也相对稳定下来。

在高中以前的时期,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更多的时候是受周围人的影响。而到了高中阶段,大部分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兴趣爱好出现相对稳定的趋势。另外,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的高中阶段心理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不平衡性。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3)自主性。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4)前瞻性。青年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中介环节,是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过渡阶段。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别地富于理想,它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这种对未来的占有优势,使得人们总是把青年同社会的未来相联系,指出:"谁赢得青年谁将赢得未来"。

(5)进取性。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如果说成老年人容易满足于已得到的利益,趋于满怀希望,乐于开拓。

(6)闭锁性。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住宿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无什么要紧的东西。他们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在长辈面前显得寡言。高中生爱写日记,也是这种闭锁性的表现。记日记既可倾吐心声,又可保守秘密。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内心隐秘。

(7)社会性。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出现了,但是更大规模的深刻的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小学生进入中学后,就好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豁然开朗地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那么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发展就愈来愈多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如模拟角色活动“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班主任”,对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结社、创办协会、刊物等的要求,充分表明他们思考问题已远远超出学校的范围,做集体、国家主人翁的思想开始萌发并日益强烈。尤其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他们在考虑未来的志愿及抉择时,比小学生和初中生更具现实性和严肃性。而这种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五、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青春期的早中期,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关键性的影响。与父母的相处,不论是一起做功课,还是看电视或出游等,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是相当重要的。

一项进行了七年的追踪调查发现,那些花较多时间与父母在一起的青少年,具有较好的社交能力,且自尊心也普遍较高。



地址:陕西省 韩城市金城区东环路北段
电话:0913-5197901
邮箱:hcjxbgs@126.com
微信公众号
扫描本文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