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过,痛过,一笑而过 二维码
77
发表时间:2022-09-06 08:45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苦过,痛过,一笑而过《《情绪革命》一书中说:情绪生病比身体生病更可怕。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蛤蟆,一向爱说爱闹,忽然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失眠、酗酒、不出门,变得邋里邋遢,仿佛坠入了无底深渊。幸运的是,在心理咨询师苍鹭的指导下,蛤蟆经历一番内心挣扎和探索,终于走出情绪困境,重获新生。这个童话故事,也映射出当代你我都可能面临的心灵困境:抑郁、焦虑,自我怀疑和否定。有人说,人生路上**的敌人,往往是自己的负面情绪。如果任由这种情绪蔓延,不仅会把日子过得一团糟,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挑战。其实,外在世界如何,与世界本身无关,而只与你有关,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得与失,苦与痛,与其挣扎难过,不如一笑而过。01.自我批判,是情绪问题**的痛。 蛤蟆突然深陷抑郁,焦虑,无法自拔。他一向是大家的开心果,穿着时髦,爱冒险,从不对朋友发怒。朋友鼹鼠、河鼠和老獾为他找了心理咨询师苍鹭。在正式开始咨询时,苍鹭问了蛤蟆一个问题:“今天你感觉怎么样?”因为从未这样认真观照过自己的内心,蛤蟆竟说不上来。在苍鹭的引导下,他为自己的情绪打了几乎最低分,并开始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在一次大醉后,他偷了一辆车,化装成洗衣妇逃难。他抢过马,偷过钱,一路颠沛流离,最终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发现家园被黄鼠狼霸占,连最喜欢的校董一职,也即将被好友老獾取代。他责怪河鼠不理解他,对他冷嘲热讽;还抱怨老獾对他严厉的批评,这让他想起了童年时,父亲对他的责骂和不满。他觉得朋友对他不友好,把他当笑话。于是,蛤蟆把这一切情绪,化为负面心理暗示:我没有任何价值。这种感觉像极了芸芸众生的我们,都有过迷茫,焦虑又绝望的状态。工作不顺心,他人不理解,生活的压力,最后都变成对自我的批判和否定,眼前看不见一丝光亮。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人**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体力的透支,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者同类的争斗,而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战争。” 他还形象地把人分为两种:**种是在出门前,把自己在心理上“暴揍”一顿,然后垂头丧气,一脸病态;第二种人,是出门之前对着镜子把自己猛吹一顿的人。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把自己吹得出门前就发疯了?可事实证明,这世界上没有被吹变疯的人,只有自我攻击才会让人发疯。正如书中所说:“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研究表明,很多抑郁的人就是自我惩罚者。一个人要想从情绪低谷走出来,就从放过自己,停止自我批判开始。02.能让你来的,只有你自己。 **次来到苍鹭小筑,咨询师苍鹭问:“谁让你来的?”蛤蟆不假思索地回答:“河鼠。”但苍鹭却提醒他,“能让你来的,只有你自己。”这让蛤蟆意识到,自己必须为自己负起责任来。 此后每次咨询时,苍鹭作为主要以倾听为主,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件事,你怎么看?”“你会怎么做?”“你感觉怎么样?”在苍鹭耐心地陪伴引领下,蛤蟆开始向内探索,回忆童年。他从小生长在“没有欢乐”的家庭里,父亲严苛专制,母亲懦弱无能。从7岁被送去私立学校,到大学选择拉丁语专业,再到毕业继承家族产业,蛤蟆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由别人决定。他内心是愤怒的,却无法发作,化为了深深的内疚感。长大后的蛤蟆,活在童年的阴影里,裹挟着伤痛和失落,在挣扎徘徊中,渐渐失去了自我。他明明自卑敏感,却违心地装着自信和坚强;他内心痛苦迷茫,却装着开心和无所谓。近年来,心理学领域有一个概念被频繁提起,那就是“原生家庭”。它对一个人的各方面影响很大,似乎很多心理问题都能追根溯源到原生家庭。可是,生活是自己的,我们不可能永远被困在家庭的牢笼中。在**次面谈结束后,蛤蟆问苍鹭:“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苍鹭没有做出“一定能好”的保证,而是直视着蛤蟆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我们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效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几次咨询后,蛤蟆不再与自己和他人较劲,而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他开始尝试原谅父母,与过去握手言和,内心渐渐有了力量。而这份成长和收获,促使他更加理性地思考那些让人情绪翻腾或是感到恐惧的想法。有句话说,生活能渡的,是愿意自渡的人。别人的安慰只能帮得了你一时,不能帮得了你一世。不管遇到怎样困难和迷惘,要想走出情绪困境,只有靠自己。03.整理情绪,是成年人的必修曾读过一句话:一切遇见,好与坏,都让我们有所收获。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成长。蛤蟆与苍鹭在十次的咨询中,始终围绕一个核心:从儿童状态向成人状态转变,其实就是心理的成长。蛤蟆住在祖上留给他的豪宅蛤蟆庄园里,这都得益于他的祖父当年创办了家族企业——酿酒厂。可蛤蟆对于继承家族产业很恐惧,感觉不能胜任,这让他严厉的父亲很生气,责骂他是个废物。这种“挑剔型父母”的状态,深深影响了蛤蟆。在人际交往时,他害怕身边的权威人士,不敢拒绝他人的建议,不敢让他人失望,总是希望让别人高兴,都喜欢自己。这些表现都是处于“儿童状态”,因为只有孩子才会在意大人的眼光,去讨好他们以得到爱。由此产生的依赖、畏惧、愤怒的情绪也就不难理解了。蛤蟆在苍鹭的引导下,意识到了自己的状态,并勇敢向“成人状态”转变。处于父母和儿童状态几乎不需要思考,就如同条件反射一样,无法控制情绪和行为。而选择“成人状态”,就意味着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蛤蟆曾问咨询师,为何不直接带他进入“成人状态”?苍鹭说,没有人能强迫别人进入某种状态,要不要成长,要不要改变,选择权在每个人自己手中。就像婴儿学习走路,只有经历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的不断尝试,才真正学会自己平稳迈步。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蛤蟆自己,是他主动选择成长才让他的情绪得到了疗愈。而咨询师苍鹭和朋友们只是陪伴和辅助。一个人,不必沉溺于过去的错误和痛苦,要学会释怀和疗愈,为自己减压。虽然,现代人生活里,常会有焦虑、压力、浮躁,可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眼前事,而是能否整理好情绪,再出发。内心若是秩序井然,即便风波四起,也能从容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