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波涛:延伸阅读

 二维码 102
发表时间:2020-03-30 15:59

专题延伸阅读:

1、孔子在国内外的地位及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1).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他有众多弟子,如孟子、曾子、庄子、颜子、子思、墨子。这些对后来的历史有一定影响的人都是他的弟子。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著《春秋》。特别是《论语》,其中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2.)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中国政府在治理国家的方略中,提倡公正,所谓“政者,正也”;同时,重视仁义,提倡在保持法制精神的前提下,“以德治国”。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的主张中,最终的落点是“群众的利益”。在此方针指导下,目前,各级各地政府都把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当成了自己的施政纲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思想,对于世界各国的施政者都有指导意义。3.)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 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二:对世界的影响。1.)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2.)孔子、儒家思想还启发了欧洲启蒙思想家,在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法国霍尔巴赫主张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狄德罗认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艺术、智慧、政治、哲学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伏尔泰认为儒家是**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法国最早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莱布尼兹主张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相互结合、沟通;沃尔夫主张以儒家伦理来补充基督教的不及,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所用的精神辩证法与中国儒家经典《大学》的辩证法相吻合;费尔巴哈汲取孔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强调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并试图把这种道德推广到家庭、集团、社会、民族和国家中去。3.)儒学早在汉唐时期便超出中国范围,向东南亚和东北亚国辐射,形成"儒教文化圈"。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综上所述,孔子的精神不仅仅影响了中国的,在世界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频率和新技术的应用,新知识层出不穷,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近30年来创造的知识大概等于过去2000年的总和。据统计,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大学生毕业五年以后, 就有一半知识陈旧。在高新技术领域,知识衰减的速度达到每年15% -20%。在人的一生中,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达,职业和岗位的变动越频繁。据统计,美国人平均一生要换12次岗位, 即使在主张“终身雇佣”的日本,人均流动率也达到10.2次。据预测,我国将来平均每个人一生也要更换5-6次岗位。因此,学校的一次性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小学到大学一次性获取知识以后,不可能一劳永逸,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不能包打天下。“一次性学习管用一辈子”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终身职业”也成为“明日黄花”,只有终身不停地吸收新信息、获取新知识、增长新本领,才能迎接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学习型社会的挑战。在现代社会中, 终身学习与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地位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终身学习使人们能够多次的“从头再来”、“重新开始”,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限度地发挥潜能


地址:陕西省 韩城市金城区东环路北段
电话:0913-5197901
邮箱:hcjxbgs@126.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