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家教知识 做智慧家长 || “双减”之下,家长何为?(**期) 二维码
46
发表时间:2022-09-15 11:11 学家教知识 做智慧家长“双减”之下,家长何为?(**期)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4个“**”:家庭是人生的**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粒扣子。家庭教育融于日常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性格、情绪情感以及生活习惯等,也传承着文化习俗与社会规范。家庭建设、家风塑造和家庭教育是家长最根本的职责,“双减”之后,家庭教育急需有适应新情况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双减”带来了教育生态变化,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1、家庭教育的目标要有新转变。 在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影响下,家庭教育最根本最长效的育德功能被忽视,存在目标功能错位等问题。有的家庭教育异化为在家庭空间内开展的学校教育,家长异化为协助教师监督家庭作业的角色,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的各类教育活动难以排上日程。同时,家庭结构变化也正在导致家庭育人功能弱化。 2、家庭教育对家长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 家长树立科学理念,养成良好品行,时时处处为孩子做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成长。家庭教育不能学校化、学科化、应试化,不能把重点放在督促孩子学习知识上,而是要充分发挥家庭的独特优势,充分认识价值观教育在孩子一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改变目前家庭在孩子的价值观教育上还比较薄弱的现状。 家长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家庭教育的新要求,家长在帮助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应重在唤醒孩子的责任感,以正确示范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影响其学习品质和学业发展。家长应该更加重视鼓励孩子劳动,劳动实践是培养责任感的良好载体。 3、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互补,把教孩子做人放到首位。 目前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把他们培养成为人格健全、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这也是家庭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4、家长要学习缓解自己的教育焦虑。 家长越焦虑,亲子关系越紧张,孩子的学业投入也越少,学业成绩和情绪状态越差。无知会导致焦虑,家长必须多了解、多学习相关知识,多了解孩子成长中会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要学点儿情绪调整的方法,比如运动、倾诉、保证睡眠等。 5、父母增加亲子陪伴时间、选择好陪伴内容,促进孩子素质和能力发展。 用“亲子朗读”破解“双减”背景下的家教难题,建议家长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培养孩子的阅读素养上,用朗读和阅读来塑造孩子的品性和人格。 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家庭体育除了提高孩子的体质健康水平,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合作精神及健全的人格。 6、家庭在孩子价值观培养上发挥着奠基性的作用。 一重视价值观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极端重要性; 二要做孩子价值观学习的导师; 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四要丰富家庭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五要善用家庭生活中的价值观冲突; 六要注重孩子的交友、阅读和网络生活; 七要注意培养孩子坚定的价值观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