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我和孩子的关系解冻了! 二维码
38
发表时间:2021-03-19 10:52 “优秀的孩子是我的标配。”这是姚建华一直以来的人生信条。 48岁的姚建华,与丈夫一起经营着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年产值1亿左右,在河南安阳可以算得上是小有成就。 她觉得,优秀的孩子应该是企业家的标配,不然事业做得再成功,这个企业家都无法在人前抬起头来! 因为内心有这样的认知,建华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她心中有一块心病隐隐作痛——沉迷于游戏的儿子至今一无所成。 “游戏就那么好玩吗?” “为什么你就不能给我争口气?” 对抗和争吵在家里无处遁形,常有发生。 为此,姚建华很是苦恼,苦苦找寻解决方法,未果...... 我的孩子 就应该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我是孩儿他娘,我的孩子就应该活成我想要的模样!”建华怀着这样的期待,从小便事无巨细地管着孩子文焕。 但是文焕并没有照着妈妈希冀的样子长大,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高中就辍学回家了。 这与建华规划中儿子的成长路径,截然不同。 因此,建华常常为了孩子打游戏的事情与之争吵不休,每次看见他玩游戏,都想收缴儿子的手机,让他断了打游戏的念头,但是换来的是最激烈的抵抗。 就这样持续争吵了好几年,为了尽量减少与妈妈打照面的机会,文焕每次回家都从顶楼的露台跳窗而入。 文焕在家里难以立足,选择去北京学习计算机专业。学业完成,建华觉得儿子回到家族企业做事很难真正地成长,于是让儿子独自留在北京工作。 投了40多份简历的文焕,没得到一个面试机会,很是挫败和焦虑,但又不敢回家,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最后只能靠服用药物才能入眠。 得知情况的建华,在公司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让儿子回家工作,但也是因为这个为孩子专门设立的部门,让建华心里很不舒服,曾几次三番想让儿子离开。 她常常指责文焕:“你比不上公司的任何一个员工,你这个部门可有可无!” 孩子不是管出来的 而是爱出来的 “企业家的孩子就必须优秀”,事业的成功好像给建华上了一道枷锁,让她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成不了人人口中夸赞的优秀人才。 高中辍学,没上大学的儿子,好像是她心中一道不能碰触的伤口,时时提醒着建华自己生命中的不完美。 而母亲这种嫌弃的态度,让儿子文焕觉得自己活得极其卑微、极其压抑。于是,建华越管,孩子就越逆反。这已经成为了母子相处之间下意识的条件反射了。 一个偶然的机缘,建华开始学习阳明心学和中华文化,在深刻反省的时候才发现:迫切需要改变的是自己。 不断地练习观照、反省、引导的功夫,建华发现,特别是通过反省,让她像照镜子般照见了自己育子中的错知错见,看清了自己。 “原来是我不明啊,是我的这颗心不纯净,才造成孩子与我之间的对抗。我希望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是为了满足我强烈的虚荣心,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不是真正地去爱孩子! “我觉得优秀的孩子就应该是优秀家长的标配,不然家长都无法在人前抬起头来!” “我要的只是优秀孩子一个结果,但对于如何获得这个结果,我没有认真思考过,也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去陪伴孩子成长。在孩子遇到困境的时候,我没有耐心给他指导,引领他走出来,而是一味地打压和批评,让孩子不得不躲进游戏世界里去获得价值感,在游戏世界里寻找他的精神母亲!” 其实,追求优秀,是每个孩子内心深刻的渴望!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隐秘的大我,没有哪个孩子不渴望优秀! 家长**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激发心中的大我、开发内心宝藏,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奋发上进的优秀之人。 建华对于孩子这种事无巨细的管控,其实是一种控制欲在作怪。在母亲严格管控之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了一种生命活力,缺乏了一种内在的奋斗动力,不敢也不会做出独立判断和明智决策。 建华在一次次深刻的反省中,看到了过去自己因为不懂孩子成长规律,而错失了很多引导孩子走上正路的机会,也看到了自己的虚荣心、好名心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她意识到,作为母亲,不是为儿子规划好未来的每一步,而是让他学会如何在这个世间淡定安然地独立行走:拥有健全的心灵品质,依道而行,才能达成目标。 母亲真正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建设心灵品质,这是更高层面的母爱。 三个小工具 和孩子的关系解冻 反省后,建华从心里生发出能量和智慧。 很快,她将课堂里学来的几个小工具,用到了与孩子的交流中: 1.一句话赞美: 真知便有了真行。建华一改以往打压孩子的方式,改为每天一句话赞美。 比如,孩子在某方面有一些微小的变化,建华都会真诚地赞美,赞美一件具体的事情。 孩子为了在公司做出一点业绩,天天在公司熬夜写研发程序,建华看在心里。 有一天早上,母子一起去上班,车上播放着阳明心学课堂,老师讲到“吃得了辛苦,豁得出性命”。 建华感觉找到了机会,适时地夸赞:“孩子,妈妈在你身上就看到了‘吃得了辛苦,豁得出性命’的美好品质,你这几天没日没夜地加班工作,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出很好的成果!” 孩子当时的眼神就亮了,这么多年终于得到了妈妈的肯定,那一刻竟让他有些感动。 当孩子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偶尔失去信心怀疑自己时,建华就会激扬孩子的大我:“孩子,你这个部门很重要,你在为全球人做服务,把公司产品通过技术走出国门,我为我儿子做这项伟大的事业感到很骄傲!” 在建华的不断鼓励和赞美下,文焕的工作有了起色,也有了成果,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帮助公司建立了12种语言的官方网站。 2.让爱流动起来: 听到老师在课上讲到这个小工具的时候,建华就马上行动起来了,在公司里,她有意识地走出办公室,服务员工,给每一个员工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 比如,开会的时候给每个同事倒好水,同事看到领导给自己倒水挺震惊的,一旁的儿子看着妈妈这么做,也站起来一起加入服务,同事纷纷感谢,建华说:“你们别感谢我,而是让爱流动起来,把爱传出去,我更高兴!” 一旁的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以后每当佳节来临,都会给团队成员准备一份礼物,表达同事之间的爱。 久而久之,家里和公司的氛围越变越好,每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相互对待,而儿子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让他越来越有信心。 3.一秒钟回应: 以前,建华看到儿子就头疼,对儿子的需要更是爱搭不理,就别说一秒钟回应了。 现在建华认识到,爱孩子是自己的需要。于是每次孩子跟她提需求的时候,建华马上呼应,立即行动。一次,儿子想吃某个菜,随口说了一声,建华马上就答应了,第二天早上就把这个菜做好端上了桌,儿子吃起来美滋滋的。 一秒钟回应的好习惯,这不仅是一份态度,也是一份对他人的爱。 建华深刻感知到:原来真正地把一个人装在了心里,行出来的爱是很自然而然的。 借助这几个小工具,建华迅速跟孩子建立起了沟通,并慢慢地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心门,彼此传递着爱和温暖。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妈妈的爱,但生活中两者却常常互斥。 其实孩子排斥的,从来都不是妈妈这个人,而是妈妈对孩子爱的方式! 只要妈妈稍微改变一下爱的方式,孩子就会跟您一起重建家的温暖。 以前,建华抱着“优秀孩子是我的标配”这样错误的人生信条,把孩子逼向了游戏里,躲避现实的不如意。 现在,建华明白“优秀是孩子的内在渴望”这样正确的人生信条,让孩子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追求**! 这个春天,建华和孩子的关系解冻了!深深深深地祝福他们!
文章分类:
成长心事-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