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二维码 165
发表时间:2017-05-09 09:35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及相关通知,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职教师,规范课程设置,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这是继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后的又一大重要举措,证明了我国目前对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高度重视。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有效措施,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斯宾塞说过:“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情绪,是幸福的**资金。”青少年群体是社会前进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走向。

因此,《纲要》的发布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那么,青少年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作为孩子的**任老师,对其智力、性格和道德的发展有着全方位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

二、社会环境因素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如网络的普及让他们接触社会传媒不良信息的机会很大程度的增加,在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很容易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三、学校环境因素

现在很多学校还未实行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对考试成绩的重视往往大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无形中会使青少年认为不好的学习成绩是自己人生的挫折和失败,他们无法正视和解决问题,在长期面对过重负担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逃避,最后彻底放弃自己。

四、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向独立个体发展的过渡期,他们追求成人感,有独立性意向却又在生活中有着一定的依赖性,在现实与理想等诸多矛盾冲突下,如果发现不及时和处理不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怎样去预防和应对青少年心理问题?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家长应该意识到一个和睦、健康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定期和学校就孩子的身心发展问题达成沟通,在日常人际交往方式和互动上对孩子有一个良性的影响,根据他们不同的发展特点进行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和实际相符的发展目标。

二、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教育下一代不仅是家长、教师和学校三方面的责任,全社会的人都有着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应该联合起来打击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切不良行为,各负其责,净化社会空气,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应调整教育观念,配合教育部门的相关制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对个别有需要的学生可以进行单独的心理疏导和调节,让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口号真正得到落实到现实中来。

总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虽然其效果并不是马上能体现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定能有所收获。

最后,熊猫淘学希望所有的青少年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地址:陕西省 韩城市金城区东环路北段
电话:0913-5197901
邮箱:hcjxbgs@126.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