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二维码
514
发表时间:2019-07-05 11:41 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切入点,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一样的教学环节,让课本中的教学素材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形成良好认知。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在慢慢萌发,他们会逐渐开始探究自我以及自我的存在价值。有的学生会过度评判自己,从而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有的学生则会受到自卑心理的影响,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些都不是正确的自我认知态度,会阻碍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融入生活。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这一点上深化对学生的引导,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一个有效手段。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可引导学生用文字为自己“画”一幅小肖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自我认知的教学活动。从文字中能够非常清晰地反映出学生对生活的态度。教师要从学生的“自画像”中充分认识学生在自我认知上的各种问题,并且要意识到学生之所以用消极的眼光看待世界,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自己被认同、被关爱、被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关爱自己、认同自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本身就存在巨大意义的时候,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二、让学生以坚毅的态度面对困难初中时期的学生会慢慢遇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困难,无论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带来的困扰,还是和其他同学在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生活中看似琐碎的问题,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懂得正确地面对与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障碍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良好体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内容。对此,教师同样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让学生在难关面前以坚毅的态度来面对。以《人格不可辱》一课的教学为例。我了解到,班上有一名学生因为长相不佳,被同学戏称为“猴子”,该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同学的侮辱,于是从心理上排斥同学,随后性格变得孤僻,再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往。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明白,当自己被人侮辱的时候,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示自己不能接受这种侮辱;如果有同学继续叫自己的绰号,可以用种种切实的措施阻止他人继续侮辱自己。我还以一种委婉的方式和这位学生进行私下沟通,帮助他慢慢走出阴影,逐渐克服这一心理障碍。三、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心态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在父母的关爱与庇护下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缺少关爱他人、与他人分享、宽容他人的品格。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一问题,也要在有效的教学中慢慢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分享、宽容大度的心态,让学生明白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良好的性格品质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会有非常大的作用,也是教师在思品课上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所在。以《敬人者,人恒敬之》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用了班上一位学生的一段经历。有一次,有一名学生在轮到他做值日的时候生病了,他不喜欢和其他的同学交往,但是这一次他想向卫生委员请假,偏偏他未能联系上卫生委员,于是直接回家睡觉了。等他回来以后,卫生委员以他未能完成值日为由狠狠地批评了他。他感觉非常委屈,觉得卫生委员一点都不能理解他的处境,一点也不体谅一个生病的人。我以这位学生的经历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让每一位学生都来谈谈碰到这种状况时应当如何更适当地进行处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不断交流与沟通中慢慢达成共识,那便是对他人要多一些宽容,尊重并理解他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这便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也是教师灵活进行教学的收获。上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2
下一篇青少年时期主要心理特征
文章分类:
心理百科-心理健康
|